如何快速成为一名高手?

小李是一名狂热的象棋爱好者。

每次路过小区门口的棋摊,小李都忍不住凑上前去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旦有人推枰让座,他便当仁不让地坐下与人对弈。小李的棋艺平平,胜负全看旁观参谋者的水平如何。若是无人指点,他几乎一胜难求。当有强手在旁时,他总是顺风顺水,到了残局占优时,倒也能尽情肆虐一番。

日子久了,小李渐渐发现:自己虽然坐在棋盘前,下棋的却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旁观者,自己只是搬动棋子的工具而已。

致胜的那一着总是旁人指出来的,旁人指出的昏着他也无法辨别。每当小李想出一着自觉不错的棋时,经常会被旁人打击,有时会帮他把走过的棋子拿回来,甚至替他走上一步。小李有时恼羞成怒,强行按自己的思路来,结果往往便要吃亏,遭人言语挤兑,说他是“臭棋篓子”。

每次输了棋,小李都会闷闷不乐地回家。第二天他又卷土重来,就这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直到有一天,小李突然意外地发现同事老张原来是位象棋高手,于是专门组了个局,向他讨教如何摘掉头上“臭棋篓子”的帽子。

老张微微一笑,讲出一番话来……

一盘棋是怎么输掉的?

根据调查,一个典型的飞机事故通常会涉及连续七个失误。一个飞行员的操作失误、硬件故障、软件BUG都不可能直接引发空难,因为每个系统都有设计容错机制。不过如果在其他所有环节上的人们都出现不应该的失误的话,这样一个个错误叠加起来最终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输棋和飞机事故非常类似,只是有一点不同:输掉一盘棋,只需要连续三个失误就足够了。第一个失误发生后,你便能觉察到局面的不利;第二个失误发生后,劣势已经非常明显;第三个失误发生后,败势往往已经不可逆转。

所谓失误,可能是随手走了一步导致全面被动的败着,也可能是漏算一步可致胜的好着。总之,是走出一步导致局面平衡发生较大波动,且对己方不利的棋。根据失误的严重性级别,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 失先:丧失本来由自己掌握的主动权;
  • 失势:子力配置和位置不佳,进入被动挨打的节奏;
  • 失子:被捉死、捉双或抽子;
  • 失败:直接被将死。

一到两个失误是可以容忍的,只要控制好不要再出现新的失误,并耐心地等待对方的失误,还是很有机会扳回局势的。因为作为人类,出现失误是必然的,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失误概率和频率上的差异。只有计算机AI(俗称软件),才有可能做到完全不失误(这里指重大过失,由于评估算法设计缺陷导致没有算出最优解不算)。

如果双方都没有失误,或者失误次数相互打平,那么这盘棋下到最后一定是和棋。所谓棋力,其实就是避免自己失误和抓住对方失误的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臭棋篓子”们最常犯的几种失误,以及该如何避免这些失误。

一、未解读出对方的意图,便随手落子

想要把棋下好,就得让对方不舒服。因为如果对方舒服了,我们肯定就会不舒服。所以对方下了一步棋之后,我们必须先搞明白他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做出有效的应对。

大部分的失误往往发生在一步棋的目的存在多种解释的情况下,因为我们经常在找到一个最明显的答案之后,就放弃了继续寻找。

所以在复杂局面下,为了找出对方真正的意图,我们需要全面扫描可能性。比如对方把A子从B点移动到C点,那么我们需要思考下面这两个问题:

1、A子在C点能做些什么在B点不能做的事?这需要将A子在B点可到达的位置集合B’与在C点可到达的位置集合C’做一个对比,并重点考察C’和B’的差集。考察这个差集自然比直接考察C’要省力多了。

2、A子从B点离开后,可能通过B点的其他棋子会产生哪些原来不可能的走法?这一般需要考察B点坐标十字横竖方向上所有的棋子,有时还要考虑斜向的棋子(相)。喜欢玩连连看的朋友很容易理解这种扫描方式,因为在每次消除之后都要迅速评估两个方块消除后其关联方块的连通性。

在扫描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有价值的行动(吃子、抢位、阻挡、牵制等)可能性,需要在脑中记下来,但并不立刻进一步思考。当扫描结束后,再一一评估之前记下的所有可能性。最后,深入思考对方最有价值的几种行动可能性,然后再决定自己的应对手段。

二、陷入思维定式,过早排除可能性

喜欢使用软件拆棋的人经常会惊讶地发现,在很多自己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其实有快速入局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自己根本不曾考虑过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手段都是围绕着弃子来展开的,如:先弃后取弃子取势弃子攻杀,甚至连续弃子……

弃子,可谓是象棋中最具观赏性的战术。古谱中的“弃马十三招”、“弃马陷车”等案例,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像“大刀剜心”这样的常规杀法,也常使人拍案叫绝。但一般棋友们可能只有在解残局的时候,才会在被逼无奈之下去尝试弃子。这很正常,因为规避风险和损失,是基因赋予我们的本能。

在对自己可能的下法进行剪枝的时候,一些明显直接导致亏损的下法经常在第一时间就被我们剪掉了,这样可以将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思考更有价值的下法上,这相当于提升了思考的效率。然而,效率提升所付出的代价必然是质量上相对的下降。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自己思维的枷锁,走出一些精彩的弃子攻杀呢?

首先,要打足够多的残局谱,这样才能做到对各种子力的特性和常规杀法烂熟于胸,对各种可攻(捉双、困毙等)和可杀局面拥有足够的敏感度。手机上很多象棋APP都提供“残局闯关”模式,花点时间全部通关,即可掌握个八九不离十。

其次,在实战中,当有子力可以威胁到对方棋子(一般士象居多),每次走棋时都要评估在吃掉之后对方是否只能有一种应着,此时并不考虑是否会损子。如果只有一种应着,则继续评估之后的局面是否存在明显的攻杀可能性。如果有一关键点不成立(如某子有根、某位置被占),则需记忆留下印象,并在随后的棋局中对此敏感,一旦关键点成立(脱根、离位),即可展开攻杀。

三、贪心短视,缺乏全局视野

除非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不然我们很容易不知不觉陷入细节之中,而丧失了对整体的把握。在对弈中,要不断地观察敌我双方阵形各自的弱点(主要有两种:无根子通行不畅),并思考可以通过怎样的手段攻击或调形。

当自己的棋子受攻时,应放眼全局,洞察对方的弱点,寻找对攻和交换的机会。要知道,全力一拳打出去,必然会露出肋下的破绽。第一时间先考虑弃子抢先的走法,再考虑其他可能性,切莫只想着逃脱和防守,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展开进攻的同时,也要考量自己的阵形是否稳固。很多人喜欢用中炮开局,一旦开始进攻后便穷追猛打,全然不顾后防。经常被对方连取三兵和底相,一阵狂攻后发现对方守的固若金汤,而自己阵形散乱,子力位置不佳,且少兵残相,中盘便落得全面下风。

攻守转换要灵活变通,不能钻牛角尖。比如中炮局虽然是偏向进攻的开局,但在必要时也可以看情况卸掉中炮转成士角炮防守。不明白这个道理,非要打肿脸充胖子的话,被对方进车压马后就容易陷入被动。

决不轻弃士象,保持士象全比你想象中的重要得多!如果不慎失掉一子,在士象全的情况下,只要杀光对方兵卒,努力邀兑就有很大希望成和(如单车士象全对车马或车炮,直接砍马剁炮即可例和)。但如果残士破象的话,和棋难度就会高不止一个级别。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牺牲一子保士象全都是划算的。

决不轻易放兵卒过河,敌方的过河兵卒要尽快斩草除根。过河兵在有子保的情况下,只要进入九宫内就能发挥出几乎和车一样的战力,因此俗话有“过河小卒顶大车”的说法。很多局双方子力均势,就输在一个过河卒上。另外在无车残局中过河卒很难被吃死,基本上可以保证有闲步可走,和棋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四、开局不讲究

一盘象棋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开局中盘残局。其中残局因为变化少相对较易掌握;中盘因为变化众多,相对较考量算力;而开局的变化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开局决定了一局棋整体的格调。开局成功,便先机在握;开局失利,中盘便会被动。研究过开局和没研究过开局的区别,就像正规军打游击队一般。

好在是,就算没有研究过开局,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不会出很大的毛病。

不宜频繁移动同一子。有人喜欢出车、进兵线、压马、吃兵一气呵成,可是浪费了好多步数只吃了一个兵,自己半壁江山还原封不动,而对方子力已经倾巢出击,立成反先之势。

尽早出车。车是象棋中战斗力最强的单位,也是出动速度最慢的单位。如果不是为了保留变化而刻意走成缓开车,就应该尽快将双车开出,否则中盘开始缠斗时,很难腾出空来出车,就会一直处于以少打多的不利局面。

炮不轻发。有人在先手中炮对飞象局时,总喜欢直取中兵,结果总是亏了步数被反先。另外在布局里,炮除了攻击之外还承担着保马和必要时调形的作用,如果被对方卖个破绽引诱就轻易出击,就丧失了变化的可能性,往往得不偿失。

各子生根。无根子容易被牵制和抽吃,也容易被对方利用来强渡兵卒。要始终注意自己的无根子,想办法调形使其生根。在中盘相持阶段,也要瞄准对方的无根子展开进攻。

想要在开局阶段不吃亏,需要对每种开局都有一定的认识。每种开局都有其优势和弱点,相互之间略有一点克制关系,但并不绝对。比如中炮局易展开攻势但三七兵是弱点,飞象局各子有根但进攻迟缓等。若遇到铁滑车之类的冷门开局,只要别贪子,就肯定不会吃亏。

练习开局最好的方法就是和AI对战,快速摸清每种开局的常见变化和主要进攻手段。很多开局已经演化出了标准定式,脱谱一般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但想要明白谱为什么是这样,就需要逐步去研究,这是另一个话题,就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了。

提升棋力最有效的方法:复盘

象棋高手和“臭棋篓子”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难道上面这些失误,高手们都从来不会犯吗?

错!高手们在智力和天赋上可能会存在一点先天优势,但这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刚开始学棋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臭棋篓子”;上面这些失误,他们无一例外都犯过很多次;而且,他们现在还在继续犯错,只是次数少了而已。

那为,为什么高手们犯错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小李却没有长进呢?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为什么小李已经失败了这么多次,却还在继续同样的失败呢?

原因是:高手会对自己下过的棋进行仔细复盘,发现自己犯的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而小李失利后是这样想的:这人下棋就是厉害,我下不过他是正常的;这人水平可菜了,赢我不过是运气好;这局输了都赖那个谁给我支一步昏着,给我挖了一个大坑……总之,自己没什么问题!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不针对性地做一些调整,那下次必然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更可怕的是,错误犯多了就变得不以为然,甚至会习惯性犯错,还会自以为是:“这就是我的风格!”

复盘是提升棋力最有效的方法。遗憾的是,诸多象棋社团、培训班、棋书等急于将一大堆杀法、定式、变化等知识灌输给象棋爱好者,而却忽略了传授复盘这一自我提升的能力,以致于大多数人竟然连这个词都没听过。

在正规的象棋比赛中,对局双方会在赛后第一时间复盘,探讨此局中的妙着俗手,并交流当时的思路。每局比赛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精进的过程。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记忆整局的能力。但现在各种对战平台都提供了自动保存棋谱的功能,可以轻松完成复盘。

配合任何一款流行棋软,对自己的每一步着法进行检验;细查那些被软件算出而自己却没有想到的棋,尝试那些自己曾想到却因没有把握而不敢走的棋。在棋力提升到可以稳和棋软之前,基本上可以认定在度过开局阶段之后,所有和软件算出的着法不同都是失误,不是漏着便是俗手。

找出本局中自己和对手犯过的所有失误,简明地记录下来,并持续地整理更新这个清单。每当重复犯同一个失误时就将这个失误的排名提前(或者增加计数),并叮嘱自己日后在这方面加倍注意。这样一局局下来,这张清单会越来越长,而你的棋力(还记得吗?是减少失误和抓住对方失误的能力)自然也会越来越强。

深入思考便会得知,由于不具备复盘的条件,所以在棋摊下棋对提升棋力基本没有什么帮助。最多只能起到测试自己棋力,以及当众表现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在棋摊碰到真正高手的原因。

后话

大多数传统学校只管给学生灌输知识,却忽略了最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自学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自学能力的人,可以在离开学校后持续不断的进步;而没有培养出自学能力的人,在离开学校后基本就停止进步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改错误的过程。所谓的高效学习不外乎是:

1、在虚拟环境或一定的保护措施下,快速、大量地犯尽可能多的错误,并做好过程记录;
2、在高水平者的帮助下,仔细检视自己的过程记录,找到自己犯下的所有错误
3、仔细分析这些错误,并对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作出针对性的改良,采取实际的措施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4、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可以在无保护的真实环境中去犯错,然后再不断地重复以上两步。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无成本的试错,过程记录也已成为标配功能。高水平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问答平台等渠道迅速找到,在很多领域中(象棋就是典型)计算机AI也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水平……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自学比教学效率更高的时代。

最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难题:你愿意承认自己犯错了吗?你愿意改吗?


有朋友忍不住要问了:小李呢,他后来怎么样了?

自从和老张吃完那顿饭之后,小李再也没有去过棋摊。直到有一天午休,老张在网上刚下完一盘,小李就兴致冲冲地跑过来一拍他肩膀:“怎么样,我有长进吧?”

老张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微微一笑……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