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

我们都喜欢有故事的人,孩子更喜欢会讲故事的人。

作为一个天天给孩子讲故事的双胞胎奶爸,我一直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个既有故事,也会写故事,更擅长讲故事的人。在运城国际担任少年演说家导师期间,我准备了一期题为《怎么做好一场演讲?》的演讲,其中就专门分析了为什么要讲故事,以及如何在台上讲好一个故事。

不久前,我听了魏智渊老师一场关于《中小学文科应该怎么学》的演讲,事后还班门弄斧地在朋友圈里关于「讲故事对孩子最终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跟魏老师进行了一番争辩。当时的我偏颇地认为故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类似玩游戏的体验,其重要的意义是让孩子用零成本零风险的方式吸取经验和道理。

直到Lisa给我了一本新教育共读书籍《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才看了一小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魏老师的理解才是对的。只是他因为受演讲的主题所限,没能仔细地展开这个话题罢了。

于是我决定写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给孩子讲故事的亲身经历,替魏老师完成这个任务。

故事对于人类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和动物的根本性区别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制造工具,但很多灵长类动物也会制造简单的工具;有人认为是用火,但后来发现倭黑猩猩也能学会使用火;有人认为是语言,但后来发现很多群居动物会使用简单的语言;有人认为是文字,但事实上有不少人类语言至今仍没有发展出文字……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

天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19年10月11日晚,我在学校做了一场题为《天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而成,略有改动删节。

一般来说,天才就是在非常年轻时、或者初进入某个领域时就展示出远超同龄人的表现。比如四岁作曲的莫扎特,12岁就拿到奥赛金牌的陶哲轩,都是公认的天才。而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下面这一位:

Continue reading 天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做好一场演讲?

2019年5月28日,我应邀在南明微演讲少年演说家的舞台上,给初中的孩子们做了一场关于演讲的演讲。(现场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4041892/)

以下是演讲的文字版,内容有删节。


在座的各位有多少是有过演讲经验的,请举下手让我看看?不管舞台再小、听众再少,都算。谢谢,请把手放下。那虽然没有演讲经验,但是想尝试一下的人有多少呢?哇,就这几个人吗?看来大家都有点害怕上台演讲对吧?

今天我要做的是一个关于演讲的演讲,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我可不是来给大家上课的,而是要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些的常见问题,分享我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大家以后准备自己的演讲有所帮助。

丑话说在前头:我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很可能都是错的。

Continue reading 怎么做好一场演讲?

怎么用概率帮我们进行决策?

2019年4月17日晚,我在南明教师微演讲上做了一次关于概率的科普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和PPT整理而成,略有改动。

一、什么是概率?

你应该听说过「俄罗斯轮盘赌」这个词吧?这是用一种拥有六发弹夹容量的手枪进行生死对决的游戏。在手枪内只装一发子弹,然后旋转弹夹一段时间,两个玩家轮流对着自己的脑袋开枪,直到一方最终丧命或者不敢开枪为止,坚持到最后的玩家将取得胜利。

当弹夹旋转一段时间后停下时,撞针可能对准弹夹中任何一个位置,你只有开枪后才知道当前这一发是空膛还是子弹。一般来说,大家都会尽量避免做第一个开枪的人,因为有可能第一枪对手就死了,这样自己根本不用冒风险;然而万一对手开了空枪,接下来自己的风险就会更大……游戏越到最后,死亡的可能性越高。你敢玩这样的游戏吗?

Continue reading 怎么用概率帮我们进行决策?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这期的南明微演讲是初中语文组的故事专场,组织方邀请我做点评嘉宾,于是我在听讲时认真做了不少笔记和准备。可是结果却因为沟通上出现了误会,最终没能上场发言。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很爱惜自己文字的人,于是干脆整理成文章发出来。

刘晓丽《挑战不可能》

我曾经最喜欢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敢做的事。」 这句话是我用了很多年的QQ签名。各种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也往往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然而奇迹的本质是什么?是小概率事件。 在我的新歌《夜思》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哪一次成功不是个意外」。失败后我们往往能通过复盘找到原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得知促使自己成功的真实原因。

相信小概率事件有可能会发生,并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比如在重大活动时对各种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前准备预案,以及通过买保险、备份、隔离、对冲等多种手段来控制或降低风险。

Continue reading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项链》中令人细思极恐的情节

2018年12月8日,全国首届“深度语文”研讨会在运城国际学校举行。我有幸旁听了严盈侠老师的《项链》一课。严老师指出这是一个现实版的《灰姑娘》:

都在描述女孩的共同梦想:渴望被爱、被尊重、被关注

都是去参加宴会,都想博得关键人物(王子 / 部长)的关注

都有一件本不该丢的东西丢了(水晶鞋 / 项链)

虽然故事结构相同,但《灰姑娘》是浪漫主义的童话,因此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而《项链》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因此有一个讽刺的悲剧结局。

我虽然不是像严老师那样的文本解读高手,但作为一名程序员,我天生对数据非常敏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故事情节中存在一个重大的漏洞。课后就此问题和一些老师交流讨论,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半夜醒来,在床上思索良久,突然想通了,于是坐到桌前,写下此文。

Continue reading 《项链》中令人细思极恐的情节

弱者怎样才能拥有尊严?

有位同事来运城国际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周围到处都是强人,而自己干什么事都被批得一无是处,渐渐地对自己的人生都开始产生了怀疑。于是就跑来问我:

能力是有高低,没那么强大的人难道就不能有尊严吗?就是不能赢得尊重,难道还不能有应得的尊重吗?我并不想那么优秀,只想做个普通人,不行吗?

我凭直觉做了一番回答,对方似懂非懂,这事就过去了。回头想想,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讲透,其实这里存在几个不同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们该如何看待别人的批评
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几个话题,希望各位能有所收获,也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作进一步的讨论。

Continue reading 弱者怎样才能拥有尊严?

未来我们该学什么语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原始人狩猎归来,正坐在苹果树下歇息,突然一只苹果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头上……

他揉了揉后脑勺,然后就捡起苹果开始吃。吃着吃着,他无意间抬头向上看了一眼,发现树上还挂着许多苹果……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Continue reading 未来我们该学什么语言?

为什么孩子总是学不好数学?

如果我们的教育,根本就不是着眼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我们凭什么在未来的某一天,要求年轻人展示他们的创造性呢?! ——《玩游戏,学数学》

近日有幸拜读了江子(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现任运城国际学校校长)的新书《玩游戏,学数学》,读完后感慨甚多,特作此一文以示敬意。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孩子总是学不好数学?

如何快速成为一名高手?

小李是一名狂热的象棋爱好者。

每次路过小区门口的棋摊,小李都忍不住凑上前去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旦有人推枰让座,他便当仁不让地坐下与人对弈。小李的棋艺平平,胜负全看旁观参谋者的水平如何。若是无人指点,他几乎一胜难求。当有强手在旁时,他总是顺风顺水,到了残局占优时,倒也能尽情肆虐一番。

日子久了,小李渐渐发现:自己虽然坐在棋盘前,下棋的却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旁观者,自己只是搬动棋子的工具而已。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快速成为一名高手?

面试杂谈:怎样才算“精通xx”?

招聘时,我经常收到一些非常彪悍的简历,这个也精通,那个也精通。比如下面这样的:

精通php、java、c#、mysql、python、javascript、html、css⋯⋯

这样的简历是不可能得到面试机会的,我认为这么写简历的人根本没搞明白“精通”的定义,并可以简单推导出以下结论:

  • 他列出的这些技术没有一项是他“精通”的;
  • 他缺乏学习能力和工作经验;
  • 他写的代码结构性和可读性很差;
  • 他是一个“表现型”选手,而非“进取型”选手。
然而,“精通”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Continue reading 面试杂谈:怎样才算“精通xx”?

面试杂谈:“N年工作经验”真的有用吗?

由于公司业务需求,最近一段时间连续面试了几十位求职者。由于笔者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借助行业内的一些垂直招聘APP,也和200多位求职者进行了线上交流。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从p2p公司出来高薪低能的,有准备了大量面经来蒙题的,还有被拒后忿忿不平发邮件来讨论的⋯⋯甚至有答题不顺拿面试官泄愤的

通过面试者寥寥无几,而通过者基本都拿到了offer。最近招聘工作告一段落,终于可以坐下来回顾这半年多来的面试,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出来了。 Continue reading 面试杂谈:“N年工作经验”真的有用吗?

石头和金子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请教智者:为什么我才华横溢,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呢?

智者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头,扔到乱石堆中,让年轻人去捡回来。年轻人在一堆石头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因为石头和石头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智者又将一块金子扔到乱石堆中,让年轻人去捡回来。这次很容易就找到了,因为金子在石头堆中是那么得显眼。 Continue reading 石头和金子

为什么你会生气?

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容易生气的朋友。他们凡事稍不如意便心生不快,一言不合便大发雷霆,好像有一颗“玻璃心”一样。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身边也总会有几个不容易生气的朋友。他们脾气好到不行,就算被人当面欺凌,也能微笑面对。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人的脾气好坏是天生的吗?这两种人的差距,难道是所谓的“修养”、“境界”吗?

不见得。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你会生气?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一直以来,青少年玩游戏被视为不求上进,报纸上充斥着各种青少年沉迷游戏后影响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新闻。教育界人士和家长们一边历数游戏的罪过,在面对游戏时“谈虎色变”;一边却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爱玩游戏。

不久前,有位年轻有为的教师小C找到我求助,她觉得自己的学生没有上进心、好奇心,沉迷游戏,只会任务式地做作业,也从未见过其他爱好,所有的时间都玩游戏、玩游戏……让她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小C问我:“你也曾沉迷游戏,但是你充满好奇心,甚至你所说的有虚荣心——那也是上进心的一种变式。对我的这种学生,你有什么建议吗?或许你能理解他们?”

我问她,你玩游戏么?她说,我不玩。我说,如果你不玩游戏,可能很难去理解他们。有本不错的书叫《游戏改变世界》,推荐你读一下……

后来,小C真的去买了这本书。 Continue reading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游戏与人生

什么是游戏?

我们从小就在各种游戏中长大:赛跑、踢足球、下棋、打扑克、踢毽子……这些游戏不仅伴随我们度过了欢乐的童年,现今还是我们休闲娱乐打发时间,乃至社交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现实条件的匮乏,我们所能参与的游戏一直受限于场地、道具,以及家庭经济实力和所处于的文化环境。由于这么多限制的存在,我们能玩到的游戏仅仅是九牛之一毛而已,很多世界级的优秀游戏我们仅停留在了解的阶段,更多的游戏我们连听都没听过。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幸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鸿沟,接触到更多的游戏。借助电脑游戏和虚拟化技术,我们更能突破场地和道具的限制,体验到原本不可能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Continue reading 游戏与人生

结果与目标

前两天面试了一位姑娘,简历上这个也精通,那个也精通。结果来了一看,很多基础概念都混淆不清,完全没有性能优化的意识。我就很诧异,这完全不像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人啊?

回顾了下她的工作经历,每份工作都不超过两年,最近两份工作不超过半年,都是新兴的创业公司,工资从12k涨到17k,又涨到25k。

这位姑娘报着拿更高工资的期望,却在发现在我这里连最基本的及格线都达不到。巨大的落差让她崩溃了,哭成个泪人儿,于是接下来的面试只好变成了心理辅导。

为什么会这样?

我慢慢了解到她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Continue reading 结果与目标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摘录

这本书我已读过多次,对书中一些精华句子实在爱不释手,便摘录下来与诸君分享。这些句子并非按出现顺序排列,为使读来更顺畅,我进行了一些整理和分类,并对部分句子做了润色。

良质

良质是一种思想和陈述的特质,我们不能经由思考的方式了解它,因为要给它定义是一种僵硬而正式的思考过程,良质是无法被定义的。但是即使良质无法界定,你仍然知道它是什么。

科学家之所以无法侦测出良质,是因为良质就是他们所侦测出来的全部。

虽然纯粹的良质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是体现良质的本源却是人人各异的。 Continue reading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摘录

关于人生目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为什么我们需要目标

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你所停留的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公司,就是大海中的一艘船,分别开向不同的方向。我们总是爬上一艘船,停留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然后或者体面地跳到别的船上去,或者很狼狈地被踢下船,在海中挣扎一段时间,然后又爬上另一艘船。

当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你可以每天测量当前所在的坐标到这个目标的距离,从而了解自己的人生是否行使在正确的方向上。你可以寻找与目标选择方向一致、最大最快的那艘船,这样可以更快、更平稳地抵达目标。当所乘的船偏离航向时你可以有所警觉,及时修正船只的航向,或者换一艘船。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还可以试着自己去造一艘。 Continue reading 关于人生目标

藏钱包的小男孩

当我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正坐在一间教室里听课。

讲台上传来一个非常古怪的声音,低沉且悠长,声调忽高忽低,我集中注意力去听,却发现怎么也听不懂在讲什么,自己反而快听睡着了。

定睛看去,讲台上的老师拿着书,正在黑板上奋力挥舞粉笔,拳头大的字已经铺满了大半块黑板。我盯着那些字,努力想看清楚他写的是什么,可是直看到眼睛酸痛也没认出一个字,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于是我把注意力从讲台上移开,环视一周。

这是一个大班教室,座位没有坐满,前排的座位稀稀拉拉,而后排的座位却相当受欢迎。我坐在最后一排靠窗户的位置,周边的学生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说的不停,时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看来这门课不太受欢迎啊”,我想。

我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一个小男孩,他正在和同桌在作业本上下着五子棋。我想问问他现在上的是什么课,但是他下得非常地专注,以至于我碰了他好几下,他都没有回过头来。我又看了看周围,原来这间教室里的学生都是一些小孩子,好像只有二三年级的样子,我正在一所小学听课!

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来到这里,课又听不懂,四周的人也无法沟通,于是我决定一下课就离开这个地方。 Continue reading 藏钱包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