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995:软盘时代
我玩过的第一个电脑游戏,想来应该是6岁时父亲为了引导我对编程产生兴趣,在PC-1500上编写的一个飞行游戏。在只有8个像素高的屏幕上随机生成地图,然后控制飞机(不过是一个闪烁的小点)穿越各种障碍物从左边飞到右边,然后重新生成地图再来一遍。
当我学会了BASIC,获准可以使用家里的IBM PC XT之后,PC-1500就被我扔在一边了。然而大部分的上机时间,都用来玩当时仅有的几个游戏了:吃豆子(因为怪物是红色的,我们称之为红魔头)、小蜜蜂、贪食蛇。(话说后来家里有了386和486之后,我和姐姐还经常抢这台XT玩,因为这两个游戏估计是靠空循环实现的延时,配置稍高的电脑玩起来和开了加速齿轮一样,瞬间就死了-_-!!!!)
随后出现小霸王游戏机只玩了不到半年。一张号称99合1的游戏卡里其实翻来覆去只有四五个游戏,人物换个颜色、场景换一换甚至就只换个名字就算是另一种游戏了,借朋友的卡来也基本是这样。除了魂斗罗之外,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家中添置了486后,可玩的游戏也没有增加多少,要知道那时候的软件流通还完全停留在软盘互拷的阶段。每天父亲去上班之后,我就翻出父亲书柜中的一大堆三寸盘和五寸盘,逐张插入电脑,手工遍历所有目录,执行每一个可执行程序……一旦发现一个游戏,就如获至宝一般拷到硬盘里。在光盘时代到来之前,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两个游戏:Keen和Cosmo。尤其是Keen,不仅画面、设定和游戏性都很赞,那个操作手感就是拿到现在也是很赞的。Keen里还集成了一个打乒乓球的小游戏,这估计是在游戏中集成小游戏的鼻祖了吧。
1995~1998:光盘时代
由于没有新的游戏来源,再好玩的游戏也总是会玩腻的。我们家订了多年的《电脑报》,其中的游戏攻略文章我那是一字不拉。没玩过的游戏就自己想象场景,倒也乐在其中。
有一次父亲带我去电脑城,我在柜台的笔记本上体验了一款FPS游戏(在一个昏暗的地方用三叉戟和怪物搏斗),从来没有玩过第一人称游戏的我被深深地迷住了。临走前,看着柜台上那一堆包装华丽的游戏,我不禁咽了咽口水。
之后不久,我便蛊惑几个小伙伴们凑了零用钱一起去电脑城买了一款正版游戏,貌似是叫机甲战士什么的。在回来的路上我眉飞色舞地向大家描绘(其实是想象)控制游戏的情景,结果回到家打开一看,是个很普通的横版过关游戏,而且不好玩。小伙伴们一下子都哭了,于是我们跑到柜台要退,老板说不能退只能换。后来我们换了一款3d的《佳儿成龙记》,这便是我买的第一款正版游戏。
不久后母亲开始做光盘生意,家中电脑也升级成了586,我可玩的游戏终于多了起来。永远忘不了在仙剑兜迷宫、在金庸群侠传刷初始属性、在炎龙骑士团里狂练经验、在卧龙传里运筹帷幄、在绝地风暴里指挥千军万马、在主题医院里来回扔人、在大富翁里一掷千金、在F1里电闪雷驰、在FPE里修改数据……每个游戏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每天都翱翔在那些自己本来无法触碰的世界之中,进行各种虚幻的体验。
随着高考的临近,为防止影响学习,父亲开始限制我和姐姐使用电脑。于是父子之间的斗智斗勇便开始了:父亲给电脑设了密码,我则通过观察手指动作记下了密码;父亲把电源线藏起来,我则在用完之后返回原处;父亲将放电脑的房间锁了起来,我则练就了翻气窗出入的神功……
太搞笑了吧!不过,你真的很厉害